奥运重回巴黎,真正的绿色低碳可能实现吗?

07-22-2023 阚超群

本周五,第33届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即将在法国首都巴黎拉开帷幕。这是在1900年、1924年举办奥运会之后,巴黎第三度作为东道主国主办该盛会,距离上一次正好时隔百年。

可持续问题一直是奥运会这类大型赛事的弊病。对此,本届巴黎奥运会的目标是,相比于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和2016年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让碳排放减少一半。

这意味着,从场馆设计、交通安排、赛事部署到能源供应等各方面,巴黎都需要拿出务实举措来实现这一雄心勃勃的承诺。

早在申办奥运会之际, 法国就提出了一系列大胆的可持续方案,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开放式开幕式——不同于以往在封闭场馆中举办开幕式,巴黎奥运会将把舞台移到塞纳河畔。各国奥运选手也将在河上完成入场仪式,届时200多个代表团的一万多名运动员将乘坐80艘船,在河上由东到西驶过6千米,途径多处法国地标。

这样的设计不仅省去了兴建大型场馆的必要,同时也能让更多民众观看到开幕式的盛宴,符合2024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口号 “奥运更开放”。

在场馆方面,巴黎奥运会只新建了水上运动中心和 La Chapelle Arena 两座永久性场地,而95%的比赛将在已有场馆中进行。相比之下,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则新建了包括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共11个新场馆。此外,巴黎新建场地均使用低碳环保材料和技术。奥运村内部家具也使用可回收可降解材料。奥运会结束之后,奥运村将作为居民建筑继续使用。 

为了减少碳排放,巴黎奥运村的运动员宿舍将不装空调,而是依靠自然资源和地下冷却系统为室内降温。虽然已经招致诸多反对声音,还有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和意大利在内的多只代表队表示计划自带空调,但为了举办“最环保”的一届奥运会,巴黎奥组委仍决定推进这一争议计划。

奥运会的举行还有机会让塞纳河重新焕发生机。此次巴黎奥运会的马拉松游泳,奥运会和残奥会铁人三项游泳赛段都将使用塞纳河作为场地。

在申奥阶段,巴黎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就是承诺将为奥运清理塞纳河并将其作为比赛场地。但显然这并非易事。

塞纳河虽然风景如画,然而这一久负盛名的风貌河也有其并不怎么美好的另一面:长期以来,塞纳河的河水质量堪忧,生活垃圾积聚导致水体发臭浑浊,细菌含量超标;而到了周末,刚刚结束派对喝得酩酊大醉的人们常常将垃圾抛向河中;当夏季暴雨来临,未经处理的污水更是直接冲入塞纳河,河道淤泥堆积。由于污染严重,巴黎政府早在1923年就正式禁止了民众在塞纳河里游泳。

塞纳河开放式开幕式示意图  图源:巴黎奥运会官网

奥运之后,公众将有机会重新开始在塞纳河里游泳。政府承诺,在“清理塞纳河”的工作完成以后,将在2025年重新允许民众在河里游泳。为了实现许下的这一宏伟目标,巴黎修建了700米的地下引水隧道和一座可容纳5万立方米水的蓄水池。

当暴雨再次来袭,污水可以流入蓄水池从而免于直接排入塞纳河。此外,市政府还组建了工作组,走访沿岸市民和企业,说服他们接受政府补贴来改造排水管道,不再向河中排放生活生产污水。

除了上述措施,巴黎还将采取的减碳努力包括: 

  • 缩短场馆之间的距离;

  • 不再新建停车场,鼓励观众和本地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 大量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 建造能提供饮用水的喷泉并提供可重复使用的水杯,以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

  • 给运动员和观众提供的饮食以本地产品为主,并遵循低肉量饮食原则;

  • 为游客和观众提供环保旅店的选择等


绿色奥运的发展脉络

从90年代开始,“绿色奥运”的理念开始越来越被国际社会重视。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在历史上首次提出“绿色奥运”的目标,以减少因举办奥运会而产生的环境负担。

国际奥委会1996年在修订的奥运宪章中加入了一段关于国际奥委会在环境保护方面作用的内容: “鼓励和支持对环境问题负责任的关注,促进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并要求奥运会按照此要求举办。” 1995年,国际奥委会又成立了“体育与环境专门委员会”来指导奥运会中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

1999年,《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为了可持续发展而运动》的问世代表着促进可持续发展正式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国际奥委会在本世纪初也将“绿色奥运”的目标放进奥运会的影响标准里。

瑞士洛桑大学学者开发的奥运会可持续影响评估模型——通过九大活动:新建建筑、游客碳足迹、赛事规模、硬件长期利用率、财政花销、预算平衡、法规修订程度、人口迁移程度和大众支持程度,综合评估奥运会生态、经济和社会影响力等三大方面的影响力 图源:Nature Sustainability

进入21世纪,几乎每届奥运主办城市都信誓旦旦要举办一届“最绿”的奥运会。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被看作是将可持续理念应用在大型体育活动中的一个转折点。当时,悉尼政府决定利用建设奥运场馆的契机进行环境改造,投入了23亿澳元清理了160公顷的水道,整治了180公顷的工业废地,最终让采用可持续材料建设而成的奥运村在一片荒野中矗立而起,成为变废为宝、改造更新的典型。

到了2004年,雅典则为举办奥运会增加了更多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植树29万棵,种植大型灌木100万棵,并使用有机杀虫剂来驱赶蚊子。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将“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共同列为此次体育盛会的三大理念,并以奥运为契机,下大力气整治了空气污染。

2012年伦敦奥运会作为第一届计算碳排放的夏季奥运会,做到了几乎零垃圾填埋。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除了推广公共交通、可持续能源的“常规操作”之外,在奖牌的制作上花了心思,使用了大量可循环利用材料。

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虽然因为疫情原因显得有些落寞,到场观众较少,大部分的比赛都是空场举行,但是这也意味着观众旅行产生的碳排放远远低于以往。因此,东京奥运会实际碳排放比预计的还要少得多,这也让环保人士认为未来奥运会依然有巨大的减排潜力。

多方争议挑战巴黎

随着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1894年成立,并成功领导组织了1896年的雅典奥运会,现代奥运会作为一个国际体育竞技盛会已有超过百年历史,因此也被赋予了很多超越体育比赛本身的意义。

每4年一次,主办城市要做的不仅是让比赛顺利进行,还要推动奥林匹克文化发展。虽然可持续在奥运主旨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举办国们在努力实现绿色承诺的同时也要考虑众多其他目标,比如高水平的安保措施和比赛设施,为运动员和游客观众提供便捷的生活环境和交通条件,实现文化、历史和美感上的成就等等。

兼顾各方并非易事,主办方有时不得不做出取舍和平衡。例如,虽然此次户外开放开幕式的创意为巴黎奥运会加分不少,这一计划也带来了巨大的安保压力。

巴黎在2015年曾遭遇过严重的恐怖袭击,致使130人死亡和几百人受伤。近期的中东局势,俄乌冲突,以及3月份发生在莫斯科近郊的恐怖枪击事件都让巴黎不得不严防紧守。也是处于这一压力,主办方不得不将观众人数从之前预计的60万人减少到了32万人。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近期曾就此表态,他有信心在塞纳河上成功举办开幕式,但法国也有其他备选方案,比如将开幕式搬到法兰西体育场内。

图1. 插画家 Ugo Gattoni 为巴黎奥运会绘制的官方海报,意在传达巴黎希望实现奥运历史上首次将奥运和城市完全融合的愿景;

图2. 法兰西体育场,法国最大的室内体育场馆,将服务马术、现代五项等项目;

图3. 位于巴黎北部 Seine-Saint-Denis 地区的水上运动中心是本届奥运会的新建场馆之一,建筑通体由生物基材料建造,将服务于艺术游泳、水球、跳水等项目;

图源:巴黎奥运会官网

不再新建停车场无疑将促进低碳出行,但这也意味着赛事期间的交通压力可能倍增。整个奥运会期间预计将会有超过1500万游客客来到巴黎(包括200万外国游客), 多个地段将进行交通管制,一些交通路线将仅仅对持有附近比赛门票的观众开放,公共交通也将受到限制。这些交通管制计划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在社交媒体上,有法国民众甚至将这一计划嘲讽为“巴黎封城”。

清理塞纳河的目标也受到多方质疑。其中,河水质量是否达标一直是争议的中心。在赛事委员会去年6月到9月收集到的河水标本中,没有一份标本符合欧洲最低游泳标准。去年本应8月在塞纳河中进行的游泳比赛也因为暴雨导致河水太脏而不得不取消。然而巴黎信誓旦旦一定要在塞纳河中进行比赛。今年4月初,巴黎市政厅再次承诺“塞纳河水可以用于今年夏天举办游泳赛事”。 

“对于转移比赛场地,(我们)没有这样的解决方案。”奥组委会主席埃斯坦盖(Tony Estanguet)多次强调。

绿色奥运的难题

绿色奥运到底要多绿?过去历届奥运会的尝试毁誉参半。

上一届的东道主东京被网友嘲笑过于节俭朴实:运动员的床是硬纸搭建的,樱花造型的火炬材料是2011年大地震后为难民们建造临时住房时使用的废料,颁奖台由废弃洗涤剂瓶、海洋回收塑料垃圾的再生塑料制作而成。

批评者质疑奥运会中越来越多的类似尝试究竟是真为了环境效益还是单纯为环保而环保的作秀行为。举办城市能用在开幕式等“文化”功能上的花销越来越捉襟见肘,节俭办奥运成了纳税人的普遍诉求。这样虽然环保,却在另一方面削弱了奥运会的观赏性和宏大感。当盛会不再“盛”,奥运会的经济拉动作用也将越来越弱。

随着气候议题得到更多关注,“碳中和”成了一个时髦术语,很多重大的国际活动、品牌、广告都在滥用这个概念而不提供详实的碳计算数据。北京2022年冬奥会曾打出“全面实现碳中和”的口号,巴黎奥运会前期也曾使用“碳中和”这样的字眼,而很快不得不在外界“洗绿”的批评质疑中调整了目标,以“更符合社会现实”。

巴黎奥组委于2024年6月27日和28日分别发布新闻稿和报告,表示根据其定制的碳排放测算工具监测评估,巴黎奥运会预计的实际碳排放为158万吨CO2当量,低于设计初期的预估目标179万吨CO2当量 图源:巴黎奥运会官网

“碳中和奥运会”普遍有洗绿之嫌,原因在于即使奥运会场地和奥运村100%实现绿色能源覆盖,完全不建设新场馆,那么单是运动员和观众带来的交通,食宿和后勤等需求依然会产生的大量的碳排放。

实现碳中和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负排放,因此很多东道国会在碳汇上做文章, 即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抵消活动产生的正排放。据奥林匹克官方网站信息,北京和张家口为了实现零碳办奥运承诺,分别植树造林恢复绿地面积4.7万公顷和33万公顷。做总比不做好,但是碳汇方案很少有详尽的披露数据供外界监督,这也是“碳中和”说法备受质疑的原因之一。

尽管可持续已经成为了奥运会的必要标准,环保人士正在提出一个根本问题:奥运会是否真的能做到可持续?

为了一场不到20天的赛事,举办城市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奥运会毕竟不是低碳大会,只要奥运会还要办,其产生的碳排放和环境负担一定比不办要多。真正的绿色奥运是什么,政府,非营利组织,专家学者似乎还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

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非营利机构 Carbon Market Watch 的全球碳市场专家 Benja Faecks 认为,“巴黎奥运会承诺对奥运会进行绿色转型,但是(目前为止)做出的改善是微小的。虽然(巴黎)对减少碳排放做出了实质的努力,然而如果想要对奥运会举办做出改变来符合1.5度气候目标,(我们)需要对奥运会整体模式重新思考。”

Previous
Previous

美国“双反”调查下,“借道”东南亚的中国光伏将何去何从?

Next
Next

焦点|欧盟反“漂绿”新规箭在弦上,时尚品牌及供应商如何应对?